yilingche 发表于 2012-5-31 01:28

惠州:社工服务产品也要适销对路

 第三只眼冷眼旁观一目了然

  传说中,有两个做鞋的商人去到非洲,非洲土著都是不穿鞋的,商人甲非常失望地说:“完了,这里的人都不穿鞋,我的鞋肯定卖不出去了。”商人乙却说:“这里真是太好了,这里的人都不穿鞋,如果我教会他们穿鞋的话,我的鞋一定会供不应求的。”

  非常有意思的是,近日,深圳至诚社会工作人员服务中心派员进入惠州,在做了6场针对妇女儿童的活动之后,其总干事助理甘赞育也像上述故事里的商人甲一般发出了概叹:“来惠州半年多,原本希望能够承接一部分政府的购买服务,但是现在来了五六个人,除了大岭社区购买了一个社工的服务之外,就再也没有了。”

  如果把“社工的服务”比喻为“鞋”,那么,对于咱们惠州人而言,远远尚未达到能与非洲土著媲美、个个都不穿“鞋”的崇高境界。可为啥甘干事偏偏“粉”的是商人甲而不是商人乙呢?原因亦非常简单,套用一句非常老土的话说:没有不存在商机的市场,而是缺少发现商机的慧眼。在笔者看来,社会工作者主要的作用无非是对弱势群体给予经常性的照顾,承担着向其直接发放救济物资或其他救助工作。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维护他们的生存权利和正常的生活,并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保障这一部分人群得到自我发展。而在惠州,妇女儿童是否就是最需要“给予经常性的照顾”的弱势群体呢?非也。与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不一样的是,惠州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因生理或社会原因而处于特殊情境中的弱势群体,如老年人、精神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残疾人及释囚。这些群体才是最需要我们社会工作者照顾与关注的。

  换一句话说,在惠州,针对这样的弱势群体设计与提供的社工服务产品,才是适销对路的。所谓的适销对路,也就是说,即便政府不予购买,这些弱势群体成员的家属也会乐于购买的,因为社会工作者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提供这样的社工服务产品,确实实实地能解他们的后顾之忧。有需要就有市场,这样的“鞋”一定会供不应求的。徐穗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惠州:社工服务产品也要适销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