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菜小蛋玄 发表于 2012-3-30 10:55

【韶关】福利院里的“专业”社工

       他们不是义工,但如同义工活跃在社会的最基层:福利院、社区、慈善机构……比起义工,他们更加专业,从专业的角度发现问题、通过专业方法解决问题是他们的特长,“做好事”是他们每天的工作。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社工”。  日前,记者跟随市民政局工作人员来到市福利院,探访社工的日常工作。
 “带着工资做好事”
 “靓姨,靓姨,靓姨……”推开育婴室的大门,一群孩子便兴奋地涌了过来,蹦蹦跳跳地张开双手,仰着头,向市福利院儿童部主任黄绮翡索要拥抱。黄绮翡赶忙蹲下给每一个孩子大大的熊抱,脸上笑开了花。
  与普通幼儿园一样,福利院的孩子们有宽敞的木床、游乐场、活动区……黄主任介绍说,福利院现有40多名孤残儿童,他们大都是患有唇腭裂、心脏病、脑瘫、唐氏综合症、智力障碍等疾病的弃婴。
  最初,孩子们对于工作人员有惧怕心理,并且十分抗拒与人进行沟通。针对这一情况,福利院启动了“每天一个拥抱”拥抱小组计划。“摸摸他的头、抱抱他,能让这些孩子产生安全感。感受到温暖和信任,孩子们自然就会主动与你沟通交流。”黄主任解释道。
  在福利院儿童部,各种兴趣小组、学习小组的活动已悄然兴起。黄主任带领着保育员们为有相同需求的孩子开展小组工作,还为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做个案,力求让每个孩子得到无微不至的关爱。
  谈起选择社工作为终身职业的原因时,黄主任坦言,社工是带着工资做好事,在助人为乐的同时,个人的生活也有保障,何乐而不为?
  专业的康复师
  来到老年人康复室,记者见到了另一名社工吴建林。从部队转业后的吴建林来到了福利院,转眼已从事康复工作十余载。2009年,他通过了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并拿到社会工作师证书。
  “帮助老人进行针灸、按摩、熏蒸、器械训练、运动训练……一天下来的确很累。每天下班后,十个手指全都酸疼得不行。”
  吴建林说,老人的病情得到控制甚至康复是他最欣慰的事情。“你看,那面锦旗是张梅兰送来的。刚来福利院时,张奶奶瘫痪无法行走,经过3个月的康复治疗重新站起来了,这让病人及家属欣喜不已。”
  来到福利院的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心理辅导和音乐治疗是所有老人的“必修课”。在这之后,吴建林会根据不同老人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治疗要在服务对象积极配合之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我们经常与服务对象家属沟通,与老人谈心,了解他们的需求。”
  据吴建林介绍,现在福利院尚未设立社工办公室,所以他是在康复师的岗位做着社工的工作,并非实际意义上的全职社工。“在经费到位、社工办公室成立之后,相应的社工工作也将全面铺开。届时,服务对象的资料及个案将有更为规范的管理,社工服务也会更加到位。”
  采访中,社工吴建林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快设置社工岗位,为社会工作人才提供施展专长的平台。同时,也期盼着广大市民对社工行业有全新的认知,让更多的人投身到这项富有意义的工作中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韶关】福利院里的“专业”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