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慧 发表于 2012-2-22 16:20

一站式服务

本帖最后由 菜菜小蛋玄 于 2012-3-29 22:24 编辑

出门下楼两分钟,就能直达小区健身室;想活动筋骨,看一场电影,会会老朋友,量量血压,就能享受到一站式服务。这般适宜的社区生活对于杨浦延吉社区的居民而言,已变成现实。而这一切得益于政府出资建设社区睦邻中心,委托“第三方”知行社工事务所来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据介绍,杨浦区作为一个民生问题相对突出的中心城区,共有困难对象3.4万人、残疾人7.6万人、重点优抚对象2022人、老年人24.3万人。为此,杨浦区积极探索建立社会组织、社工、社区“三社互动”机制,即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部分公共服务职能交由社会组织承接,社会组织聘请社工深入社区、直面群众开展专业服务。
服务满足居民需求
   居民的需求,是政府购买服务的首选订单,社会组织的特有专长,是政府购买服务的聚焦点。面对日益多样化的“民有所需”,单靠政府这一个“供应商”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总面积1300多平方米的社区睦邻中心坐落在延吉四村。去年,街道将原本分租给银行、物业等单位的公建配套用房置换出来,同时整合社区资源,成立这个辐射全社区的生活服务中心。但是,光有硬件,睦邻中心最终会是啥样子,谁心里都没有底。这时候,在区相关部门协调下,知行社工事务所这个“外人”参与了进来。
       他们很快设计出了一份旨在充分了解社区居民服务需求的问卷,以确保中心真正对老百姓的胃口。在此基础上,中心功能日趋完善。中心建成之后,日常管理由知行社工事务所全权负责,年终则由街道对其提出的管理。目标以及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考核;居委会做好监督、指导。眼下,每天有150多人来到中心活动,而下一步延吉还将开出3家睦邻中心,从而形成覆盖全街道的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引入“第三方”参与管理的模式也将沿用。
       据悉,杨浦区在原有禁毒、社区矫正、社区青少年管理、救助帮困等4个领域的基础上,又拓展了统战、计生、助残、优抚安置、为老服务等领域。区内部分街道镇积极探索在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等领域聘请社工,区社会福利院、区救助管理站等事业单位也纷纷设立社工部。
   同时,政府在购买专业社工机构项目服务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还通过定向委托的方式,将诸如睦邻中心等项目交给专业社工机构承接,帮助这些机构做大做强。
打造社工机构“生态圈”
       专业社工机构是社工开展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也是开发社工岗位的重要渠道。眼下,在杨浦区,活跃着不少专业社工机构。而这些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发展速度,在几年前是很难想象的。这主要得益于区政府的大力扶持。
       为加快培育发展专业社工机构,杨浦区决定按照“一松一紧”的原则,对专业社工机构在开办经费上给予补贴,但在专业上严格要求。新开办的专业社工机构可享受一次性5万元的开办补贴,免费入住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或者给以房租减免等措施。
      去年以来,杨浦区新设立了复馨、馨浦、大桥、知行、阳光、海星之家等6家专业社工机构,还有5家正在办理相关登记手续,数量在全市位居前列。同时,对专业社工机构的发起人、负责人、从业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资质要求,保证了专业品质。
       而随着区内专业社工机构的增多,社会组织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对此,政府一方面积极创造公平竞争的氛围,另一方面鼓励各机构错位竞争,合作发展。比如,大桥和馨浦都是从事养老服务的机构,但是两者在定位上有明显区别。大桥主要是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而馨浦则主要为养老机构开发社工项目。
       社会组织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对于推动形成以一家综合性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为龙头,多家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专业社工机构互相合作、良性竞争的“生态圈”,有着积极的作用。
建设高素质社工队伍
       “三社互动”之后,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杨浦区从招聘、培训、考核、激励等方面着手,不断提升社工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今年年初,区民政局、人保局牵头,区内有关部门、街道镇、事业单位、公益性社会组织联合推出43个岗位,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社工。短短一周内共有658人报名,录取比例达15∶1。经过笔试、面试、体检,最终录用了39名社工。
       针对社工人才薪酬偏低的情况,经过多次征求意见,《杨浦区社会工作者考核奖励(薪酬补贴)暂行办法》将于近期实行。其中对在专业社工机构、公益性社会组织工作的一线社工,通过“星点”计数给予每月相应的薪酬补贴。“星点”特别多的,还会有特殊奖励。而摘星并不是容易的事,从事社工岗位的工龄、是否具有专业学历资质、项目获得服务对象满意度等都对应着一定数量的“星点”,愿意接受继续教育也可以加“星”


来源:文汇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