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资讯 发表于 2011-9-17 23:58

我国首本医务社工、义工实务指南工具书发行

新华网上海9月14日电(记者 仇逸)14日,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医务社会工作与医院志愿者服务学习班”在上海正式开班,医院志愿者服务首次被纳入学习班的课程。开班仪式上,我国第一本医务社工、义工工作工具书——《医务社会工作与医院志愿者服务实用指南》正式发行。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现行的服务模式以治疗患者的躯体疾病和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为主,在诊疗过程中很难或很少顾及到患者的心理情绪和社会问题。有调查数据显示,在综合性医院初诊病人中,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是躯体疾病,三分之一是心理问题,另外的三分之一病人则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建立融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于一体的医学人文服务体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医务社会工作则是医学人文服务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广义的医务社会工作是指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应用到医疗、卫生、保健领域,协助病人及其家庭解决与疾病相关的社会、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注重对影响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的探索,积极开发社区与社会资源,促进对疾病的预防和对健康的保护。发达国家的医务社会工作从出现以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医务社会工作已经成为医院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在促进患者生理康复、提高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发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美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医院被要求按其规模比例配置相应数量的医务社工,医务社工工作已渗透到患者的入院评估、出院评估、治疗评估等程序中。美国的医务社工作为医院专业技术人员之一,要求有专业背景,且等级分工细化,有执照的社会工作者甚至超过了心理医生、精神病医生以及心理治疗护士的总和。此外,这些地区大都建立了医务社会工作的资格认定、职业注册、职称管理与考核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完善的相关政策法规。

    相比之外,我国大陆地区的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则滞后许多,只有近30家医院设立了社会工作部门,实际在岗人员数量十分有限。以上海市为例,仅有专业医务社会工作人员9名,兼职工作者12名,根本谈不上整体的健康照护。社会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识也存在不足,并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政策。

    在上海地区,目前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医院共有5家。东方医院于2000年5月正式成立社工部,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家成立社工部的医疗机构,医院社工部发展至今已十年有余,有专职社工4人,从事包括预防化解医患纠纷、心理咨询、社区教育和科研带教、慈善公益等在内的各项工作。同时,医院还将医务社会工作深入社区,在社区开展健康需求调查、社区居民健康教育讲座和咨询、社区义诊的等活动,以推进社区的疾病防治工作。

    《医务社会工作与医院志愿者服务实用指南》共计十余万字,筹备编写期间获得了上海市卫生系统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众多专家的加盟。指南分成社会工作与医务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任职基础与要求、医院社工部的设置与服务范围、医院患者的常见心理与精神问题、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医院志愿者服务、常用技巧七个部分,旨在向有意开展社会工作的医疗机构提供切实可行、高效完备的实践操作指南。(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首本医务社工、义工实务指南工具书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