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资讯 发表于 2011-8-25 15:51

深圳·凉山携手“爱心传承”助学项目

“彝海结盟·善传天下” 深圳凉山携手“爱心传承”助学项目

凉山62名贫困学子圆梦大学,每人每年6000元,直到大学毕业,第一年助学金额总计37.2万元。

http://pic.qnpic.com:83/r.jsp?fn=//yilingche/share/2011/8/25/32941314235820279.jpg
 深圳市慈善会·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基金副主任刘代英(左二)在座谈会上阐述此次“爱心传承”的宗旨。
http://pic.qnpic.com:83/r.jsp?fn=//yilingche/share/2011/8/25/75311314235820295.jpg
深圳市企业家代表骆宗永在座谈会上勉励凉山学子刻苦学习,不负爱心人士的期望。   
http://pic.qnpic.com:83/r.jsp?fn=//yilingche/share/2011/8/25/86971314235820295.jpg
深圳市慈善会与凉山贫困学生座谈交流会在州民中举行。
http://pic.qnpic.com:83/r.jsp?fn=//yilingche/share/2011/8/25/98781314235820310.jpg
  深圳市慈善会·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基金主任文学(左二)同凉山州教育基金会负责人阿胡木嘎共同在捐资助学协议上签字。

  接收捐助的贫困大学生,在毕业后有偿还能力时,再资助另一名贫困大学生。

  爱心传承的接力由接受捐助的62名凉山贫困学生开始。每个学生每年6000元,第一年助学金额总计37.2万元,而受助人数,明年还将继续扩大。

  8月24日上午,深圳市慈善会与凉山贫困学生座谈交流会在州民中举行,这是9月7日深圳凉山慈善结盟仪式前的一项重要议题。交流会上,深圳慈善会与学生签订了资助协议,以及贫困学生将来的回捐承诺书。

  发扬革命传统,开启爱心传承。“彝海结盟·善传天下”之凉山“爱心传承”助学项目由刘伯承、小叶丹的后人张昭昭、伍龙牵线搭桥,资助人为深圳慈善会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基金,实施人为凉山州教育基金会。

  62名学生获每年6000元资助

  伍杂么非扎来自普格县的边远农村,从家里到县城需要坐两个多小时的中巴车。在学校读书,成为家里最为沉重的一项负担。

  考上川师大中文系的伍杂么非扎是此次获得“爱心传承”助学项目的贫困学生之一。她想到这样可以让父母减轻不少的负担,让自己减轻不小的压力,心里是又激动又感动。

  来自西昌市兴胜乡双林村七组的徐沛因为家境贫困,年少的弟弟已经辍学在家。父母一年在地里劳作挣不了多少钱,大学期间,每年6000元的资助无疑是一笔大数字。考上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徐沛高兴而激动,他认为自己艰难的求学之路终于越走越宽。

  深圳凉山携手的首次“爱心资助传承”,实现了凉山62名贫困学生的大学梦想,并正式启动了深圳慈善会对凉山教育的战略援助。

  善传天下,接力传承

  记者看到,在深圳慈善会与贫困学生的资助协议上,有这样一条内容,接收捐助的学生,在大学毕业有偿还能力后,必须资助另一名新的贫困大学生,回捐累计总额不低于受助金。资助协议后,附加了受助学生回捐承诺书。

  深圳市慈善会·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基金主任文学在交流会上说,活动的主旨就是要解决贫困学生的暂时困难,让受助学生在有了传承能力时,再进行传递,帮助更多的人,这些受助的学生,将最终成为爱心的传递者,这是我们共同的希望和梦想。

  接受本次捐助的徐沛告诉记者,回捐是应该的,得到这样的资助,自己将永远心怀感恩,以后再捐给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发扬革命精神,共助凉山教育

  本次“爱心传承”活动由刘伯承、小叶丹的后人张昭昭、伍龙等牵线发起。76年前,彝海结盟树立了一块民族团结的丰碑,“爱心传承”,是用慈善来延续革命前辈期望的民族融合、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心愿。

  2011凉山贫困大学生“爱心资助传承”教育援助项目,是凉山州目前单人资助金额最高、最有特色、并可持续发展的贫困大学生援助项目,其倡导的“诚信”与“责任”精神,与革命传统不谋而合。

  州教育局副局长张耀枢、州民中校长李正华在会上对来自深圳的资助表示诚挚感谢。张耀枢说,凉山最需要的是人才,是教育,来自深圳的资助异常珍贵,这不仅仅是物质的受助,更多的是对孩子们精神的沐浴。


 ■链接①

  深圳市慈善会·民族文化

  传承与发展基金简介

  深圳市慈善会·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基金是我国关注贫困少数民族助学扶孤情况、关注民族特色文化与非物资文化遗产现状与发展的慈善公益基金之一,于2010年11月在深圳市慈善会发起,经广东省深圳市民政局正式审核通过,具有公募资格的冠名基金。

  基金宗旨:

  一、开展和资助有利于少数民族及贫困地区发展的青少年教育、及扶孤济困项目;

  二、支持和资助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的特色民族文化的保护及发展,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三、呼吁和唤醒公民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意识与责任,推进慈善公益理念的传播。

  ■链接②

  凉山学子

  依然面临艰难求学困境

  随着“十年行动计划”和“两免一补”等国家教育政策的实施和深入,凉山教育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改变和发展,也让更多的贫困学生有了上学的机会。

  但是,凉山州还有相当一些地区因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群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很多学生依然面临着艰难的求学困境。

  全州尚有1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占全省36个扶贫县的31%,贫困人口达93.32万人,占总人口的21.4%。

  全州小学3173所,学生57.54万人,贫困学生比例65%。

  全州普通初级中学170所,学生18.23万人,贫困学生比例50%。

  全州普通高完中39所,学生5.21万人,贫困学生比例40%。

  全州每年高中毕业升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约11000人,直接考入本科院校的近4000人,考入专科院校的6000多人,贫困生比例达45%。



来源:凉山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圳·凉山携手“爱心传承”助学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