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资讯 发表于 2011-2-14 12:58

【嘉兴】用爱敲开他们的心房……

本帖最后由 菜菜小蛋玄 于 2012-3-31 14:20 编辑

过年,在中国人的字典里意味着一家团圆。除夕,一家大小围坐餐桌旁是一种幸福的时光。然而,在南湖区大桥镇的一处院落,同样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同样的喜庆“福”字处处贴,在新春佳节之际,院里的101个孩子和105个老人,却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团圆。春节,记者走进嘉兴市社会福利院,做了一回义工,和这些特殊的老人、孩子一起过大年。

A

工作人员坚守岗位

爱心不放假

适逢春节放假,福利院里没有了过年前络绎不绝前来慰问、送新年礼物的爱心人士,加上一部分孩子被护理员阿姨带回家一起过年了,院里显得有些冷清。可值班的护理员、医生等一个不少,院长顾金林得知记者一行要来,更是一早准备好了糖果、橘子:“我们这儿也要有过年的气氛嘛,招待客人必须的!”

嘉兴市社会福利院目前有101个孩子、105个老人。孩子们因为各种原因惨遭家庭遗弃,大部分患有疾病。这些孩子中既有学龄前的小娃娃,也有在校学习的小大人。目前,嘉兴市社会福利院配有社工、护理员阿姨、康复老师等工作人员60余名。“我们的力量毕竟有限,社会上的爱心力量给了很大的支持。由高校学生组成的扬帆志愿者团队每天都有志愿者来给孩子上课,每周都来福利院组织活动。”顾金林说,“这几天,护理员阿姨和一些爱心人士就把孩子接回自己家一起过年。”

在这次义工体验中,记者还凑巧遇到了自发前来做义工的两个高一学生,来自南湖高级中学的王小雨和秀洲教师进修学校的戚未丹。两个女生寒假前就有了春节期间要到福利院做义工的念头。“早上7点多一点就起床过来了,主要觉得这事挺有意义的。”实际上,王小雨早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到福利院当过义工,“第一次来的时候内心还是挺有感触的,看到他们的状况觉得很意外,这次来想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B

记者亲身体验

喂饭、换尿布、穿衣服

哄孩子手忙脚乱

记者刚工作不久,带孩子毫无经验,这次要面对一群从两三岁到十几岁的孩子,而且还多是残障儿童,更是难上加难。当班的护理员阿姨虽然人手不多,但几十个孩子照顾起来仍井井有条。记者上午教学龄期的孩子写作业还有点功力,但一到中午照顾学龄前的孩子吃饭、睡觉时,就彻底“傻了眼”。

一些孩子因患有严重脑瘫而长期瘫痪在床,体贴的护理员阿姨包揽了这部分的活,让记者去给儿童部其他阿姨帮忙,照顾那些自己能动的孩子。训练室里,大部分是学龄前儿童,乍一看像一个和谐的幼儿园。阿姨先给大家盛饭,活泼点的孩子会自己上来拿,还有一些被拴在了自己的座位上。“不拴着,有些会自虐,拿头撞墙,或者把自己抓得一身伤。”

20个孩子,10个碗,4个阿姨,孩子们得分批吃。“喂不过来,能自己吃的就自己吃,不能吃的就要等着。”记者自告奋勇给孩子喂饭。不过孩子们不知道是认生,还是怕别人抢饭碗,都死死护着碗,然后瞪大眼睛警惕地看着记者。好不容易“抢过来”一碗,周边却瞬间多了好几张嘴,还有无尽的哭声。一把勺子,三四张嘴,画面很像燕子妈妈喂一窝小燕子。结果第一口喂下去,宝宝就大哭。原来因为太紧张,忘了吹凉,把宝宝烫哭了。急得差点把那口饭挖出来,又怕弄疼宝宝,只好对着宝宝张开的嘴拼命吹。

午睡前后,要给学龄前的孩子换尿布和穿脱衣服。穿脱衣服还能应付,换尿布就难为人了。看护理员阿姨熟练地把普通尿布解开,拿掉纸尿布,换上新的纸尿布,再系上普通尿布,一气呵成。七八个宝宝一换尿布,整个房间充斥着令人作呕的气味,孩子光着下半身在被子外头久了,怕他们着凉,记者紧张得直出汗。

聊天套近乎

走近大人不简单

今年53岁的老冯是市社会福利院105个孤老之一,和大部分孤老一样,看上去身体健康四肢健全,站在午后的福利院花园里晒太阳的样子跟一般正常家庭的老人没什么两样,只是不太言语,好半天才答一句话。

“属狗。”老冯知道今年是兔年,也记得自己属狗,但当被问到多大年纪的时候就开始摇头。今年的年夜饭和往常一样,是在福利院食堂跟大伙儿一起吃的大团圆饭。说起过年,边上的小王插话:“今年过年人多。”虽然吐字艰难,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但记者还是听懂了老人的意思:“人多好,热闹。”相比其他还会上街的孤儿、孤老,老冯他们唯一的生活乐趣就是饭后的“孵太阳”时光。只是因为很少人陪着讲话,他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安静,性格越来越内向,常常自言自语。

今年过年天气好,小张和姐妹们下午吃过饭就相约去镇上玩。虽然身有残疾,但阻挡不了大姑娘爱美的心。大家都穿上了新衣裳,还仔细擦了粉和口红,嬉笑着前往镇上。

C

秘诀就是关心他们

一个社工的工作日记

学龄前的孩子用一颗糖果就能哄得他们很开心,积极玩游戏,一起唱《新年好》。稍微大点的,不轻易答话。17岁的女孩兰兰跟其他能在学校上学的孩子不一样,因为从小患有软骨症,她没在学校上过一天学。但是她跟正常的学生一样,最近也开始放寒假,因为她每天都有专门的老师上门教。“扬帆志愿者会轮流过来给她上课,有时候因为志愿者特别忙或者其他原因,就由我跟另一个社工顶上。”市社会福利院扬帆社会工作室社工朱伟超说,“虽然她学的东西比同龄人简单很多,但是她已经很满足了。”因为过年,兰兰也可以轻松一下不用学习了,跟别的小孩子一样,享受寒假的快乐。

“其实无论大人还是孩子,他们最需要的都是陪伴。”朱伟超告诉记者,“我刚来的时候,他们也不太理我,对一些小组活动也不配合,现在很多孩子什么事情都会跟我说。”从2010年4月实习开始,到如今做到这一步,朱伟超花了近10个月时间。这背后,她的“神秘日记本”有很大功劳。

日记本里记录了几乎每个学生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基本上每天每个学生从学校回来后的表现都会被记在这个本子上,还有朱伟超自己的反思。作为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社工,她坦言用这个法子一是为了把学生们的表现记录下来,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二是为了让孩子们找到归属感,知道有个人一直在关注着他们。

“很多时候他们最大的问题也许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理上的。年纪小的不懂,不明白小组活动的意图,年纪大的就可能完全当你不存在。”朱伟超说,没有什么秘诀可言,要跟这些孩子建立起信任关系,就要一直关心他们。

“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即将踏上社会,我们心里既高兴又担忧。”市社会福利院院长顾金林表示,福利院的孩子们从小在集体生活中长大,社会适应能力差,特别是人际关系难处理。福利院不仅要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更要给他们做心理辅导,让他们回归家庭,回报社会。这是福利院社工们工作的难点,更是重点。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有220人取得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资格证,其中助理社工师176人、社工师44人。市社会福利院扬帆社会工作室、新安国际医院天使社会工作室和市特殊教育学校春雨社会工作室3家机构是经市委社工办批复成立的体制内社工机构,另有“阳光家庭”、“彩虹”两家体制外社工机构。

D

一首老歌回荡在脑海

“我想要有个家”

回来之后,记者时常会想起院里的那些老人和孩子,他们有的不会说话也听不见,但帮忙照顾起人来却有板有眼;有的虽然智障,但却比谁都懂事,冲人就甜甜地笑,写的作业也又快又好;有的肢体残疾,但知道帮着做力所能及的事,盛饭、收拾碗筷、帮忙给弟弟、妹妹穿脱衣服……

4岁的文文有着长长的睫毛和白嫩的脸蛋,每一次走近他,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冲过来让你抱,握着你的两只手,自己开心地跳上跳下,嘴里永远兴奋地喊着:“哎呀!哎呀!”这是他除了“妈妈”之外唯一会说的两个字。

6岁的小球虽然口齿不清,但会努力地跟来人介绍:“我叫小球,她叫姗姗,他是小白……”十几岁的小兵比起其他人来算是大哥哥了,吃饭的时候他会从记者手里抢过饭碗麻利地喂弟弟妹妹,睡午觉的时候会神速地拿出箱子把弟弟妹妹脱掉的鞋袜收起来……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旺旺在一次手术意外后再也不能行走,才4岁却固执地硬要自己吃饭。从一开始不肯把饭勺给别人,到能主动给伙伴喂饭,还学着记者的样子说:“宝宝,这里。”看见记者鼓掌表扬,咧开嘴笑得特别漂亮。

去的时候准备了很多吃的和玩具,小小的嘉琴却知道从一大把糖果中只拿一颗。看见同室的小男孩贪吃多拿了一颗,立马撅起嘴嚷着:“每个人一颗!”

这些外表看似残缺的老人、孩子,内心却有着独有的敏感和坚韧。他们最渴望回归家庭,他们也想回报社会。很多时候,志愿者们要花很长时间才能用爱敲开他们的心房。然而这份信任,却共同播下了爱的种子,随着一次次浇水施肥,种子也渐渐生根发芽,爱心大树茁壮成长,扎根所有人的心底。

“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相同的年纪,不同的心灵,让我拥有一个家。”一首老歌回荡在脑海……


来源:南湖晚报    作者:    编辑:王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嘉兴】用爱敲开他们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