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哥哥 发表于 2010-10-23 00:07

保障房申请资格调查可借鉴香港综援社工制度

  对保障房申购者家庭收入的调查,不妨借鉴香港综合社会保障援助体系中的社工制度,由专业机构承担。   香港综援人员专业化水平非常高,他们专职负责综援项目。在香港,注册社工是一种受人尊重的职业,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他们为核查和确定受援人员提供翔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ad_publish/src/201010/44023983_20_105704.jpg
相比之下,内地核查保障房享受者基本以审核申报材料为主,专门人员现场调查为辅,很容易责任缺失,给造假者以可乘之机。   如果能将保障房申请资格的确定与核查交给专门机构的专业人员去做,保持常态化,调查机构以信誉、专业人员以资质作为调查结果真实性的担保,既能节省行政资源,从源头上遏止各种防不胜防的造假行为,又能够推动社会保障管理的职业化建设,提升政府惠民政策的公信力。   防止保障房骗购,还应加大违规成本,严防权力自肥、优亲厚友。一经查出骗购行为,即作为严重不诚信的污点列入公民征信系统,体现于信用评估与个人从业、信贷等。对公务员骗取或授意、参与骗取保障房的一律免职辞退;对官商勾结、合伙谋利的官员和参与者一查到底,直至追究刑责。只有对骗购者持零容忍态度,使骗购者付出巨大代价,才能做到釜底抽薪,让政策在执行中不跑偏。
楼市调控向来不缺政策,缺的是政策执行不到位。调控政策屡屡失效,不是房地产商和炒楼客多么精明,摸准了某种套路,而是各种既得利益集团“涉水”太深,充当保护伞只是一个方面,地方政府陷入土地财政往往也只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ad_publish/src/201010/44023983_20_105704.jpg
本身建筑业就存在太多的灰色地带和暗箱操作空间,按照逻辑和常识,地方政府和官员对开发商言听计从,不如说是服从于一己之私,一些开发商拿相当多利润打理种种“关节”就露出了端倪。从土地拍卖、工程招标到数据统计、情况调查,太多利益输送渗透其中,都想着要分一杯羹,调控成“空调”也就不足为奇了。
  房价高企,民众倾其一生积蓄都买不起房,只能望房兴叹,被撕裂的是公平和正义。清理制造房地产市场混乱的病菌,必须要有成套的组合拳击中要害。但只有先拿疯狂的权力寻租开刀,斩断所有利益链条,方能在楼市调控的博弈中占据主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保障房申请资格调查可借鉴香港综援社工制度